首页

哪里能看到免费女S视频

时间:2025-05-30 03:40:51 作者:跨境电商界代表聚首河南 共商数字经贸新规则 浏览量:56169

  中新网上海3月1日电 (记者 李姝徵)全球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趋势渐明,新赛道正孕育着新机遇。

  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上港集团、中国船级社、全球甲醇行业协会共同发起设立临港新片区绿色航运产业联盟。

  国际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如何抢占国际航运绿色转型风口?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官方表示,航运业的绿色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绿色航运价值链,包括新的基础设施、相关监管标准,以及协调整个行业绿色转型的意愿等。

在3月1日举行的临港新片区绿色航运产业促进大会上,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上港集团、中国船级社、全球甲醇行业协会共同发起设立临港新片区绿色航运产业联盟。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供图

  当日成立的临港新片区绿色航运产业联盟旨在加快国际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甲醇、氨等绿色新能源标准制订和技术研发,为上海港提升绿色新能源加注服务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的碳管理团队。

  临港新片区绿色航运产业联盟作为开放的平台和合作机制,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吸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和港口企业、绿色新能源生产制备企业、绿色燃料加注服务企业、碳足迹监测和碳交易机构、产业基金等共同组成,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建设国际航运补给服务体系”“提升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建设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是中国官方赋予临港新片区的重要制度创新任务。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在当日举行的临港新片区绿色航运产业促进大会上指出,临港新片区将突出国际化导向,营造更加开放创新的发展环境,重点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将突出数字化赋能,更大力度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新模式,积极参与国家航运贸易数字化应用试点,深化区块链技术在航运贸易领域的应用,赋能航运业转型升级;将突出绿色化引领,出台支持绿色航运发展的专项政策,大力支持绿色航运产业联盟的发展,加快推动绿色甲醇、氨等新能源在航运业的应用,加快构建绿色航运全产业链。

  当日会上,国电投未来能源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吉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两个绿色新能源生产制备项目签约落户临港。

  据此间官方表示,国电投未来能源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将助力航运、航空、化工、冶金等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上海吉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专注于为绿色新能源生产制备,绿色甲醇生产制备项目总体规划100万吨,首批三个项目的产能规划25万吨,将为上海港开展绿色甲醇加注业务提供能源保障。(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贸促会:上半年全国贸促系统累计签发各类证书343.22万份

经多方牵线,庄以仁找到了爷爷1946年回乡出资建造的三层红砖楼。他用相机将老房子里里外外拍摄个遍,再用电脑程序处理这些照片进行建模。与老家亲人的叙旧为虚拟空间填充了更多细节。

天津:复古老爷车展吸引游客穿越时空感受世界汽车发展史

沿着澳角村绵延的金色沙滩漫步,鳞次栉比的渔排、满载而归的渔船、忙忙碌碌的渔民、挤满码头的渔获……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乡村行·看振兴)“石头村”的绿色转型路:“撂荒地”变“致富田”

武汉8月10日电 (毕昊 涂玲玲 武一力)记者10日从武汉海关获悉,今年以来,武汉海关已累计监管供港澳活猪10036头。

湖北襄阳“穿天节”:乘舟穿石祈姻缘

2018年10月,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两国元首互致贺信。中法两国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成为中国航天工程国际合作领域亮点。

编造“惠州大亚湾发生爆炸”不实信息,一男子被警方行拘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窑史、600多年御窑史,造就了景德镇独特的文化景观。从10年前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获评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到近年来陶溪川、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的精彩蝶变,尤其是近日记者在三宝国际陶艺村等地感受到游人如织的震撼“打卡”场景,无不体现陶瓷文化为旅游发展注入的不竭动力,勾勒出一幅文旅融合的生动画卷。

相关资讯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主席与秘鲁的故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明与文化对人的自由、人的本质具有本体论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的发展,是自由、精神的全面发展,是“自由自觉活动”这一实践目标,精神生产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破“今日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的言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的“两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空间维度,“第一个结合”让游荡在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东进扎根于古老的中华大地,让马克思主义说中文;从时间和时代维度,“第二个结合”使悠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时代的历史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同时克服、超越了西方既有现代性的局限。中华文明与现代性能够对接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文明的正确方向、现代性的真正出路。“两个结合”使我们的文化认同和自信自强达到了新高度,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了新空间,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立足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创新空间,增强了人们对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使之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也是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热门资讯